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AHA中国面孔]中国学者AHA研究成果展之四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5/11/12 19:21:42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中国专家越来越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美国心脏协会(AHA)2015科学年会上,大量中国专家学者报告了其科研成果。本期微信为大家展示其中3个中国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

  编者按:中国专家越来越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美国心脏协会(AHA)2015科学年会上,大量中国专家学者报告了其科研成果。本期微信为大家展示其中3个中国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

  IL-6受体基因的Asp 358 A/C多态性是中国汉族人CABG后房颤的新预测因素

  研究作者: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Ying Wu等

  摘要编号:T4278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因子的遗传变异在术后心房颤动(POAF)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评估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基因的3种单核苷酸多态性Asp 358 A/C、174 G/C及597 G/A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POAF的相关性。

  该前瞻性研究入选371例行首次单纯CABG手术的汉族患者,研究主要终点是发生持续时间≥5分钟的POAF。在CABG后前7天持续监测心电图,并根据心电图结果,将患者分为POAF组与非POAF组,确定其IL-6R基因Asp 358 A/C、174 G/C及597 G/A的基因型。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显示,共112例(30.2%)患者罹患POAF。与非POAF组相比,POAF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1),更多合并脑血管疾病(P<0.05),但其他人口统计学及临床数据无显著差异。虽然,两组患者的IL-6R基因174 G/C及597 G/A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相似,但与非POAF患者相比,POAF组患者IL-6R基因Asp 358 A/C的CC基因型分布及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更高(P=0.00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R基因Asp 358 A/C的CC基因型、年龄及脑血管病史是POAF的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IL-6R基因Asp 358 A/C的CC基因型及年龄是POAF的独立预测因素。校正其他潜在混杂变量后,IL-6R基因Asp 358 A/C的CC基因型预测POAF的校正后OR值为2.06(95%CI:1.16~3.63,P=0.01),显著高于不校正其他潜在混杂变量时的OR值(1.22,95%CI:1.01~1.64;P=0.04)。

  该研究表明,IL-6R基因Asp 358 A/C多态性会影响汉族CABG患者术后发生POAD的遗传易感性。

  每搏输出量指数用于对LVEF正常、跨瓣压差较低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分层

  研究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Hong Shen等

  摘要编号:T4401

  临床实践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跨瓣压差较低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干预决策一直极具挑战性。该研究旨在确定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对房颤患者预后的影响。

  研究入选410例射血分数正常(≥50%)的中度或重度AS患者,根据主动脉瓣膜面积(AVA)、平均跨瓣压(MPG)及SVi情况将其分为4组。其中,Ⅰ组为低流量、低跨瓣压、重度AS(AVA≤1.0 cm2、MPG<40 mm Hg、SVi<35 ml/m2,n=75),;Ⅱ组为血流正常、低跨瓣压、重度AS(AVA≤1.0 cm2、MPG<40 mm Hg、SVi≥35 ml/m2,n=97);Ⅲ组为跨瓣压与AVA相匹配的重度AS(AVA≤1.0 cm2、MPG≥40 mm Hg,n=88);Ⅳ组为中度AS(AVA>1.0 cm2、20 mm Hg<MPG<40 mm Hg,n=150)。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的主动脉跨瓣压、AVA及SVi。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3.2±1.6年期间,与Ⅱ组及Ⅳ组患者相比,Ⅰ组患者的房颤患病率更高,左室肥厚更严重,SVi更低,AVA更小,瓣膜动脉阻抗(Zva)更高(表1),3年累积生存率更低(61% vs. 75% vs. 80%,P=0.004);Ⅱ组及Ⅳ组的3年来累积生存率相似(75% vs. 80%,P>0.05)。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与Ⅱ组及Ⅳ组患者相比,Ⅰ组及Ⅲ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更低(48% vs. 56%和73%vs. 76%,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Vi是低跨瓣压、重度AS患者死亡率的强力预测因素(HR=0.95,95%CI:0.91~0.99;P=0.02)。但在跨瓣压与AVA相匹配的重度及中度AS患者中,SVi与死亡率无关(P>0.05)。

  结论指出,不进行AS干预时,射血分数正常的低流量、低跨瓣压、重度AS预后与高跨瓣压AS相似,均较差;但血流正常的低跨瓣压AS预后相对较好。这提示,SVi可用于识别能从AS干预中获益最多的低跨瓣压AS患者。

表1. 不同AS组的比较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研究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Li Li等

  摘要编号:T4411

  肺动脉高压(PAH)是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中相对非常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会影响CHD的进展及预后。但是,目前人们对CHD患者中不可逆PAH的发病机制了解较少。该研究旨在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不可逆PAH患者肺脏中的蛋白调节分子,并产生不可逆PAH的信号通路及病理生理机制的新假说。

  研究者采用无标记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对4例合并不可逆PAH的CHD患者、4例合并可逆PAH的CHD患者及4例对照者的肺组织进行了蛋白质谱的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共有133种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大多数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与细胞骨架重构、整合素介导的细胞粘附与迁移、内皮细胞收缩、血液凝固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介导的胆固醇逆向转运有关。研究的新发现包括,合并PAH的患者中细丝蛋白A和小凹蛋白1的表达增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表达减少。其中,细丝蛋白A是参与器官发育、细胞信号转导及迁移的重要调质——细胞骨架蛋白家族中的细丝蛋白家族的一种主要亚型。进一步研究发现,细丝蛋白A的免疫反应性密度及细胞定位与小凹蛋白1一致,且该结果得到了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研究的证实。在合并可逆PAH的CHD患者及对照者的肺组织中,细丝蛋白A及小凹蛋白1主要表达于肺动脉的内皮;而在合并不可逆PAH的CHD患者中,其主要表达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

  结论指出,无标记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在合并PAH的CHD患者中有几种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其中很多与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相关。细丝蛋白A及小凹蛋白1表达增加可能是上述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可能机制。GST表达的减少则提示合并不可逆PAH的CHD患者存在抗氧化功能受损。

版面编辑:zhangshuo  责任编辑:侯丹丹



IL-6受体基因房颤每搏输出量指数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成人先天性心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